找到相关内容4747篇,用时2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对净土法门若干问题的思考

    修杂行,专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行了。这种专事果德赞仰,少求福慧双修,不求自他兼利,只求离此浊世,往生净土的自利思想,显然是与大乘菩萨行相违的,也不符合经典所讲。大师说:“中国佛教的教理是大乘,行的却...因此,佛教的流行于人间,必须理智与情意并重,适合众生的要求,才能得合理的发展。过于理智,可能与社会格格不入;过于情感,很可能在时空的迁徙中,渐失佛法的本真。唯有信智一如,悲智交融,佛教才有旺盛的...

    果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3378764.html
  • 金刚经的现代意义——济群法师

    ,指已经觉悟又能使他人觉悟的有情,所以菩萨是现实中的人。在近代佛教史上,大师就不称自己为比丘而自称菩萨,台湾的慈航法师也被人们称为菩萨。我们不妨这么认为,在现实社会中,能够为他人无私奉献的,就是...书,就收集了很多因读诵《金刚经》而获得感应的例子。所以说,这部经典的确殊胜了,使得人们都乐于接受它、弘扬它。 《金刚经》与禅宗 达摩西来弘扬禅宗,在传授心地法门、顿悟禅法的同时,推荐《楞伽经》作为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778880.html
  • 马祖道一在其故乡什邡的化迹遗韵

    其一联曰,“南岳磨砖琢镜出八十四员宗匠 罗汉僧饮方水保百千万劫皇封”——后一句显然是歌颂……的——;另一联曰,“棒喝钟敲无声不寂 千峰万壑有色皆空”。观音殿前,有和尚书于民国三十年(公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1245679055.html
  • 雍正及其编著的佛教典籍

    ?他评述“真人以华池神水温养子珠,会三界於一身之後,能以金丹作无义味语,忽地翻身一掷,抹过,脱体无依,随处自在,仙俊哉大丈夫也”!赞扬“篇中言句,真证了彻,直指妙圆,即禅门古德中,如此自利利他,...慈云匡真弘明云门偃禅师)(注:该封号为北京大宋宋宗追封)、永明(妙圆正修智觉永明寿禅师)、紫阳(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)、雪窦(正智明觉雪实显禅师)、圆悟(明宗真觉圆悟勤禅师)、玉琳(大觉普济能仁玉琳锈...

    史原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41279275.html
  • 世亲菩萨对《无量寿经》诠释:《无量寿经优婆提舍》(1)

    寿经优婆提舍》也重新得到重视。前引资料,印光大师(1861-1940)在民国初年,将它们作为《净土十要》的附本,编辑在一起。在注释著方面,笔者所见,有大师(1890-1947)的《往生净土论讲要》[20...)不只是就命终之后,往生极乐净土而言,也是就修行者,因为一心专念作愿生于极乐净土,其当下即是修奢摩他寂静三昧行,而得以现在世,入莲华藏世界。   大师的《往生净土论讲要》和印顺法师的《往生净土论...

    温金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41879285.html
  • 慈航大师《禅宗胜义》导读

    住持。1939年,随法师至南洋。在南洋10多年,致力于弘法、抗日活动,创办星洲、槟城等地佛学院、佛学会,发行《人间佛教》月刊。1947年,圆瑛法师在马来西亚槟城极乐寺特举行隆重的传法典礼,付法给慈航...

    高令印 刘梓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364079622.html
  • 清凉国师澄观

    师升座曰:   大哉真界,万法资始。包空有而绝相,入言象而无迹。妙有得之而不有,真空得之而不空,生灭得之而真常,缘起得之而交映。我佛得之,妙践真觉,廓净尘习。寂廖于万化之域,动用于一之中。融身刹以相含,流声光而遐烛。我皇得之,灵鉴虚极,保合太和。圣文掩于百王,淳风扇于万国。敷玄化以觉梦,垂天真以性情。是知不有,曷展无涯之照。不有真界,岂净等空之心。华严教者,即穷斯旨趣,尽其源流。故恢廓宏远...

    郑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61780225.html
  • 人涅盘之后的境界怎么样--星云大师

    的恐惧,在无限辽阔的时空中生生不息了。 所以,在涅盘的境界里,“心包,量周沙界”,物我相应,人我一如,无须嫉妒计较,更没有嗔恨分别的存在。用最简单的话来说:涅盘就是泯除了人我关系、时空障碍和物量...如果涅盘是死亡的话,那么我们辛苦学道,求证涅盘,只不过为了追求死亡,岂不是荒谬可笑了吗?因此涅盘不是死亡,而是与死亡截然不同的超脱境界。 有一些小乘外道把消灭、消失、虚无当作涅盘。例如六师外道的苦行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05480665.html
  • 赵州公案语言的模棱性研究

    1996 一   大师   中国佛学特质在禅  高雄  佛光出版社   1997 一   王志跃    分灯禅       杭州 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7 一   印顺     中国禅宗史   ...台北 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69 一   赵元任着   丁邦新译   中国话的文法        台北  中文大学1980 一   (日)中村元着   林译 东方民族的思维方法 台北  淑馨...

    欧阳宜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1580937.html
  • 慧远大师伦理思想略论

    之,这在不少古代文学作品中就有所反映,近人反思中国佛教衰落的原因时也多谈到该点,法师早年就表明要挽救佛教的颓废之势,必须整兴僧伽制度,建立清净僧团,其“即人成佛”真现实论从伦理层面理解就是要将道德...

    张有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25681222.html